- · 《国土资源情报》期刊栏[06/30]
- · 国土资源情报版面费是多[06/30]
- · 《国土资源情报》投稿方[06/30]
没有通讯设备的古代,如何进行军事预警?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古代军情快递的应用与发展 烽火预警系统,主要用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最激烈的边塞地带,尤其是西北边疆军事预警。秦汉、隋唐和明代,是烽火

古代军情快递的应用与发展
烽火预警系统,主要用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最激烈的边塞地带,尤其是西北边疆军事预警。秦汉、隋唐和明代,是烽火使用最广泛的时期。由草原民族主政的元代和清代,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地域冲突几乎完全消解,烽火预警就很少见诸载籍。
通常,军事公文快递,都是驿卒持传符,如虎符、龙符、麟符等沿着驿路快速传递,遇到战时危急之时,则用羽檄、金字牌、红旗报捷等,由快马接力,日行四百、五百,甚至六百、八百里,在临时强化的军事快递专线上,加紧传递。其中日行四百、五百里的军情快递,主要用于长城沿线的战争。因此,历朝历代无论定都何处,其军事情报传递的半径,都在二三日的行程之内。加之北方驿站密度高,晴天多降水少,夏季气温较低,水系较少,适宜马匹生存和奔跑,因此,日行四五百里的传递速度,基本上能够满足战争的需要。
到了清代,战争发生的距离半径有了明显的变化,比如乾隆朝平定大小金川的战争,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川西地区,不仅军事情报传递距离大大增加,而且因崇山峻岭、溪河纵横、雨天路滑和驿站稀少等,通行极为不便。更有远在台湾岛的战争,中间隔着风急浪大的台湾海峡,两岸军报传播动辄月余,已足以让远在北京的皇帝宵衣旰食了。更为致命的是,“福建省并无驿马,来往公文皆系驿夫走递,水路则风信不时,渡涉维艰,陆路则崇山峻岭,登涉不易,所有军机处交出发寄紧要公文,一入福建之界,无论限行三百里六百里,总照律载递送公文之例,每昼夜概行三百里。”因此,驻扎在福建的闽浙总督,为了获得更多前线信息,甚至从往来商船水手那里收集信息。此时日行四五百里,显然无法满足战时需要。日行八百里的快递制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。红旗快递基本上满足了清廷控制遥远边疆的通信需求。
文章来源:《国土资源情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tzyqb.cn/zonghexinwen/2022/0228/5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