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没有通讯设备的古代,如何进行军事预警?

来源:国土资源情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2-28 20:3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古人的智慧,令人受益。古人的生活,也总引人好奇。 军事情报传递的及时准确与否,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胜负。但在没有侦察机和卫星的古代,军队如何预警呢?其实中国古代军事

  古人的智慧,令人受益。古人的生活,也总引人好奇。

  军事情报传递的及时准确与否,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胜负。但在没有侦察机和卫星的古代,军队如何预警呢?其实中国古代军事情报传递,可分为军事预警信号传递和军事情报传递两个部分。烽火预警系统,是传递速度最快的系统,主要用于边塞战事。而军事情报传递则存在于各类战争中。古代军事预警与军报快递传递经历了哪些演变和发展?一起来看本期人民论坛读史。

  

  古代军事预警系统

  交通和通信系统,不仅是平衡国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手段,也是维持国家大一统的基础设施,及时准确的军事情报预警和传递尤其如此。周幽王“烽火戏诸侯”导致自己被犬戎所杀的故事,家喻户晓。

  烽火是中国历史上传递速度最快的军事预警信号系统。汉代烽火传递的速度是每汉时不得低于一百汉里,即每小时不能低于三十公里,实际传递速度,远高于最低速度。烽火报警的信号是以不同数量的火光、烟、标志物等的组合来实现的。“其烟看放时,若无事,尽一时;有事,尽一日。若昼放烟,至夜即放火,无事尽一夜。若夜放火,至天晓还续放烟。从烽放讫,前烽不应,烟尽一时,火尽一炬,即差脚力人走问探知。失堠或被贼掩捉,其脚力人问者即亦须防虑,且至烽侧遥听,如无消息,唤烽师姓名,若无人应接,先径过向前烽,依式放火。仍录被捉失堠之状,告所在州县勘当。”不仅失堠或被贼掩捉时需要邻近烽师勘察情况并衔接,遇到恶劣天气也是。据《居延新简》载,汉代“匈奴人入塞,天大风、风及降雨不具烽火者,亟传檄告,人走马驰,以急疾为[故]。”唐代也有类似的方法,“若昼日阴晦雾起,望烟不见,原放之所即差脚力人速告前锋;雾开之处,依式放烟。”唐代时,烽火预警信号已大体能传递入侵者的规模信息。

  尽管如此,烽火也只能是军中之耳目,豫备之道,且易受敌人干扰,如匈奴人经过多年的观察,掌握了汉代边塞烽火信号的规律,不时地释放假烽火,干扰正常信号传递,让边塞将士虚惊慌乱一场。因此,准确详细的战争情报,只能凭借政府运营的驿传系统来传递。

  军情快递制度与速度

  驿传,作为传统中国的主要交通通信系统,不仅集客货运输和通信于一体,而且军政合一。驿传动力主要以人力和畜力为主,而人畜每行走一段路程,都需要补充能量和休息,因此,历代都在驿路上每隔十里、三十里、五十里等不同距离的节点,设置了驿、站、塘、台、所、铺等机构。无论慢行的客货,还是急行的官军、粮草,又或是加急传递的最高军事情报,都属驿传业务。

  “羽檄起边亭,烽火入咸阳。”汉晋时期,最快的军事情报是由持“羽檄”的使者传递的。汉高祖刘邦曾以羽檄征天下之兵,未果。可见羽檄是皇帝征召军人和快递军情的凭证。“檄者,以木简为书,长尺二寸,用征召也。其有急事,则加以鸟羽插之,示速疾也。”取其急速若飞鸟也。烽火与羽檄从汉代起就成了边塞战事的代名词。因此,“胡马不窥于长城,而羽檄不行于中国”就成了国家无战事、和平安宁的象征。羽檄为征兵之书,军情紧急,通常是快马不分昼夜接力传递,因此,传递速度比每汉时十里的“书檄”要快很多,即日行五百里。五百里是汉晋时期驿马接力长跑的距离,也是羽檄传递的最快速度。

  西周时已建有交通通信系统,但将其转变为大一统国家的驿传,无疑是秦始皇的功劳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载秦时驿站设置是:“三十里一传,十里一亭。”即每相隔十里,就要设一亭,为往来驿传人员与马匹提供完备的食宿。尽管秦始皇凭借驰道和邮驿,建立了完整的国家交通运输和通信系统,但秦的国家命运最终还是栽在符玺和驿传上。秦时,管理国玺、羽檄之类印信的官员为符玺令。李斯和赵高,正是利用了符玺令这个职权,私自截留秦始皇的遗嘱,置太子扶苏和蒙恬于死地,将胡亥扶上了皇位,导致嬴秦二世而亡。正如后人所言:“昔秦尚权诈,官非其人,符玺窃发,而扶苏殒身,一奸愆命,七庙为墟。”当然,作为国家管理人员,有人借符玺谋权篡位,还有人不惜用生命保护符玺,主持正义。汉因秦制,置符节令丞。《汉书·循吏传序》云:“昭帝幼冲,霍光秉政,殿中夜惊。光召符玺郎取玺,郎不与,光夺之,郎按剑曰:‘臣头可得,玺不可得。'光壮之,增秩二等。”一正一反两个案例,可见国家印信正确使用与否,对国家命运有重大影响。

文章来源:《国土资源情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tzyqb.cn/zonghexinwen/2022/0228/584.html



上一篇: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,北京市国土空间近
下一篇:荒山荒坡披新绿,邹城启动2.2万亩国土绿化

国土资源情报投稿 | 国土资源情报编辑部| 国土资源情报版面费 | 国土资源情报论文发表 | 国土资源情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国土资源情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