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宣言·建党100年 齐鲁问初心|昔日地雷响,今朝“

来源:国土资源情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7-08 22:3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【红色微党课】 1943年春,海阳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,介绍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,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,海阳人民开

【红色微党课】

1943年春,海阳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,介绍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,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,海阳人民开始认识地雷。

1943年5月,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埋下两颗地雷,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,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。

1943年10月,海阳民兵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,炸死炸伤伪军5名。

地雷战初期的成功实践,大大鼓舞了海阳县民兵的抗日斗志,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。

1944年10月,胶东军区调文山后村民兵队长、爆炸大王于化虎等5名爆炸队员,到烟潍线开展地雷战,历时四个多月。他们在今龙口、蓬莱一带,教给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术。

1945年5月,赵同伦受胶东军区委派,带领赵炳昆等5名爆炸队员,扛着胶东军区授予的“胶东远征爆炸队”大旗,到胶济铁路沿线的蓝村一带,配合西海独立团作战,并向部队干部、战士传授爆炸技术。

由于海阳民兵工作突出,特别是地雷战战果辉煌,1943年冬,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授予海阳“民兵工作模范县”光荣称号。1945年6月,胶东区武委会授予海阳县“战斗模范县”光荣称号。

春风拂面,绿意盈盈。位于黄海之北、胶东半岛之南的东村河畔,一座新落成的地雷战党性教育基地静静掩卧于青山碧海之间,肃穆雅致。

抗日战争时期,正是在这里,海阳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地雷战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游击战争,谱写了“石雷阵、水雷炸敌、包打盆子山”等光辉战例,挫败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“扫荡”“蚕食”和封锁,保卫了胶东抗日根据地。穿越历史的沧桑,如今地雷战留下的革命精神光芒依旧,为这座致力于赶超跨越的“航天新城”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

近日,本报记者重访地雷战故乡海阳,追忆那段胶东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,感受澎湃在这座城市脉搏里的红色力量。

“铁西瓜”遍地开花,敌人闻风丧胆

推开地雷战党性教育基地的大门,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、一首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词、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杀敌利器,打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。身为基地负责人的张真,每天都会在这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讲述地雷战的故事。

1940年2月,日寇的铁蹄踏入海阳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同仇敌忾,奋起抗战。1943年5月,第一颗地雷炸响,炸敌5名,拉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。

作为海阳地雷战的主战场,起初赵疃村地雷奇缺。后来听村里打石头的说,碎石土也能崩死人,民兵爆炸组顿时来了灵感。他们用铁钎在石头上打眼,填进黑火药和雷管,然后用坚硬的黄土封口,在山后进行了一次爆炸实验,证实了这种石雷的威力。

像赵疃村民兵一样,在海阳,一群没有专业制造能力的农民,充分发挥聪明才智,利用自身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资源,先后研制改进了30多种地雷和10多种埋雷方法。一旦得到敌人出动的情报,民兵们就提前做好准备,在路口、山坡、树林、瓜田、菜园等地布下“铁西瓜”,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。

张真告诉记者,抗日战争期间,海阳人民配合主力或独立作战数千次,毙伤敌人1025人,涌现出赵疃、文山后、小滩3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,同时涌现出了于化虎、赵守福、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。海阳在胶东乃至全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很多人会问:当年地雷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?

“客观因素固然不可或缺,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凝聚起来的人民力量。”海阳市委党校党委书记王路良说,当年的地雷战正是靠着军民同心创造出了以弱胜强、以土败洋的奇迹。

在地雷战党性教育基地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: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海阳有23800名青年踊跃参军,英勇杀敌;8000名青壮年挺身参加了子弟兵团,随军驰骋;15.4万名民工长途跋涉,支援前线。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,6593名海阳儿女为国捐躯。

战火硝烟虽已远去,但海阳地雷战体现出的英雄精神代代相传。如今,每逢假日,地雷战党性教育基地总会迎来许多孩子,他们或三两结伴,或家长陪同,或老师带领,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、聆听英雄故事,宛如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。在海阳,这一红色基因早已深植孩子们的心灵,凝聚起逐梦未来的磅礴力量。

文章来源:《国土资源情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tzyqb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8/384.html



上一篇:儿子参加一讲座,红色特工姚子健,67年后才知道
下一篇:双鸭山市委政法委: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“平安

国土资源情报投稿 | 国土资源情报编辑部| 国土资源情报版面费 | 国土资源情报论文发表 | 国土资源情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国土资源情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